
金秋十月,钱塘江畔创业创新活力奔涌。10月29日上午,“以侨为桥·逐浪出海”助力海归创新创业发展暨跨境出海服务季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委统战部指导,杭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统战部(侨办、侨联)、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人才办主办,杭州高新区(滨江)欧美同学会、杭州市滨江区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杭州市滨江区党外人士之家服务中心、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归青创联盟(“5050”联合会)、致公党滨江区基层委承办,旨在通过整合侨务资源,为海归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跨境出海服务,助力海归创新创业发展。
为海归新侨的出海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炯林表示,滨江产业体系完善、发展环境优良,侨务资源丰富,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江侨牌”,侨商侨领与海归企业家是连接中外、推动开放的重要桥梁,更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强调,此次服务季活动是统战系统助力企业出海的重要举措,滨江将持续完善跨境服务体系,搭建覆盖全链条、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合作交流平台,畅通人才服务与需求响应的“绿色通道”,以“娘家人”和“服务员”的角色定位,全力为海归新侨的出海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浙江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松一强调,此次活动是落实中国侨联“侨助千企万品出海”行动的具体举措。并指出,高新区(滨江)是侨界人才创新创业重要承载地,此次活动整合多方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将助力企业借“侨”出海。他期望侨商侨企坚定出海信心、创新出海路径、加强协同联动,在 “十五五”时期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侨界力量。

活动现场,一系列助力海归企业出海的服务矩阵正式搭建完成。“海外交流中心、海外驿站名单及服务清单”包括20家海外交流中心与5家海外驿站,分别覆盖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市场对接、政策咨询、合规支持等全流程服务。

随后,“侨助出海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由十家单位共同组建,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和服务协同,为海归企业提供通关便利、法律保障、海外拓展、产业链接等全方位服务。

由多家银行、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联合发起的“出海金融服务团”同步启动,将为企业提供跨境支付、融资等服务。

为全方位、深层次助力企业出海,活动上还聘请“侨助出海顾问团”,首批八位成员都是深耕国际市场的侨领与专家。

“为侨法律服务团”携手四家律所,与多家海归企业现场签约。“为侨法律服务团”将在知识产权、合规风控等方面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在主题分享环节,行业大咖与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从市场洞察、实战经验、区域机遇三个维度,为海归企业出海提供了新思路。
阿里巴巴国际站浙江大区杭州区域高级主管贾金鹏分析了全球跨境电商市场。他指出,2024 年至 2027年,全球电商销售额将以 7.8% 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攀升,预计到 2027 年将达到 8万亿美元。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凭借人口红利与增长潜力成为出海新蓝海。他提醒,企业出海需摒弃单一市场依赖,采取多元化布局策略,精准对接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与市场规则。
杭州艾名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明亮用真实的案例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参考。作为海归创业团队,其公司专注于新兴的“类器官”技术领域,在新加坡设立海外基地,更参与制定细分行业国际标准。他坦言,海归企业既要接地气,用好国内政策红利,更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
杭州市侨联特聘专家、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赵浩星则聚焦非洲这一“潜力市场”。“中国经济需要主体、客体和载体的系统提升,中国品牌出海非洲需要人、货、场的创新变革。”赵浩星表示,要践行受人欢迎、授人以渔的利他出海;要改变 “赚快钱”的中国企业形象;要平等对话,“投其所好”;要知行合一、 守正创新。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侨通四海·金融赋能”跨境支付圆桌会与“侨连非洲·共创未来”跨境市场圆桌会两场平行活动。
来源:侨音融媒体中心